M. Jean-Paul CHENE, philosophe et savant d’origine chinoise parle de Jean-Paul SARTRE
作者:Cap33WebTV 发布时间:14/04/2020 浏览次数:3115
法国是一个有思想和哲学传统的国度。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法国的所有高中生不仅都要修读真正意义上(即不象国内“马哲”)的“哲学”课,而且在高中毕业会考(BAC)时,第一门必须通过的考试就是“哲学”。而高中毕业会考哲学考试那天,虽然受煎熬的只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但却是一件牵动全国所有家庭,尤其是有在学儿童的家庭的大事,通常各类媒体,无论广播电视,还是报刊杂志,都会一律作为当天头条新闻予以报道,并把试题公诸于众。例如,去年2012年文科生的两个论说性哲学考题分别是:“人们通过劳动能赢得什么(Que gagne-t-on en travaillant )”和“任何信仰都与理性相悖么(Toute croyance est-elle contraire à la raison)?
据说,这一类连个标准答案都没有的“形而上”问题对法国人学生时代的思维和独立精神训练影响深远;有人甚至认为,许多法国人能言善辩,乐于在各种情形下夸夸其谈的习性,都和从小受过“哲学”训练有关。
法国人对哲学是如此的“嗜好”,以致使哲学很早便已走下“象牙塔”,甚至跑出了书卷味十足的经院课堂,溜进了巴黎拉丁区和其它街区的咖啡馆,几乎变成了一种“大众消费品”。
“哲学咖啡(Café philosophique)”则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最初出现于巴黎,后来又一时风靡全法国的特定文化现象。“哲学咖啡”并非一伙人坐在咖啡馆里闲聊瞎侃,叱咤风云,重造时势和英雄,而是有人主持,并按照参与者共同确定的话题于规定时间在某一咖啡馆里举行;虽可自由参加,但讨论发言却须遵守一定规则。依照当年创始人马克•索岱(Marc SAUTET)的意图,“哲学咖啡”应体现一种多元﹑开放和宽容精神,其宗旨是使哲学在当代社会的各种讨论中重占一席之地。因而,“哲学咖啡”也是一个鼓励负责言论﹑对话精神和公民讨论的场所。
而“航向法国”网络电视之所以借用“哲学咖啡”这一名称,除了赞赏这种“哲学地参与”的精神之外,主要是想为网友观众介绍讲述“法国哲学故事”,试图通过对与法国哲学或哲学家相关的一些著名概念进行解剖分析,帮助网友们更准确﹑完整地理解法国哲学思想家们留给人类的许多精神遗产。
出于巧合,这一系列节目选定的拍摄地点是巴黎六区圣日尔曼德普莱(Saint-Germain-des-Prés)街区著名的“波拿巴特咖啡馆(Café Le Bonaparte)”。它正好位于法国著名哲学家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曾经长期居住的那栋楼的底层。
于是,便决定把让–保尔•萨特作为这一系列节目的开始。而让–保尔•萨特是一位许多中国人都听说过名字的法国20世纪伟大哲学家,他当年住在那儿时,不仅是这一咖啡馆的常客,而且还为圣日尔曼德普莱整个街区的声誉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是一个“连咖啡馆里冒出来的气泡里都充满着精神香味”的年代,当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法国“哲学咖啡”时代…… 这个节主讲人陈宣良先生是著名的旅法华裔学者。他是科班出身的哲学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西方哲学史博士,八十年代初曾在中国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所从事法国哲学教学与研究;曾发表许多哲学专著与论文,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宣良先生对萨特和存在主义哲学有过深入的研究,除参与专著《存在主义哲学》的写作外,还是萨特《存在与虚无》一书的中文译
因此,陈宣良先生是最理想不过的为我们分析阐释萨特存在主义基本概念和法国哲学故事的专家人选。
可以说,在“波拿巴特咖啡馆”听陈宣良娓娓而谈,以其数十年丝毫未变的生动口才,深入浅出地剖析萨特哲学的基本概念,实在是一种很奢侈的精神享受,也是一件具有多重特殊意义的事……
视频节目链接:http://www.cap33.com/topic.php?tid=23
附:“华裔著名学者陈宣良闲谈萨特哲学”系列节目内容大纲:
在这一组节目中,陈宣良先生涉及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包括:
1)哲学怎么可以是“非理性主义”的?
–为什么“非理性”也是一种“理性”?
–如何理解“哲学”?
–古希腊人为什么发明“哲学”?
–为什么“终极存在”是哲学和宗教的共同目标?
2)“存在”是什么?
–理解“Etre”这一概念的关键是什么?
–“存在”概念与理性主义困境有什么关系?
–感受与“存在”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叫“facticité”?
–为什么“facticité”是萨特哲学的“眼”?
–“facticité”是如何被体现的?
4) 什么叫“晕眩/vertige”?
–“晕眩/vertige”与人的本质是什么关系?
–萨特哲学的目的是什么?
– 人怎样获得平静?或“自由”是什么?
5)什么叫“自欺/mauvaise foi”?
–为什么“自欺”是理解萨特的关键概念?
–为什么自由是一种责任?
–为什么“人都是死无丧身之地的”?
6)什么是“羞耻感”和“他人是地狱”?
以下为本站广告:
“G-面包”小指南
链接:https://www.falanxi360.com/index.php?s=/topic/show/id/87
“法国老年健康创新营养食品”完整中文资讯
链接:https://www.falanxi360.com/index.php?s=/topic/show/id/76
法式“老人营养零食”与“G-面包” 下单链接:
https://www.falanxi360.com/index.php?s=/product/type/id/1
相关信息
- [萨特逝世40周年] [纪念萨特逝世40周年] 我的“邻居”萨特,或存在主义为什么能那么流行? / 2020-04-15
- [萨特逝世40周年] 巴黎美院的“一个哲学之夜” / 2018-05-12
- [萨特逝世40周年] 萨特-波伏瓦广场 / 2012-03-30
- [萨特逝世40周年] 圣日尔曼德普莱的咖啡馆 / 2008-02-25